放修課時產出的課程成果(有學分的課程),上傳後需該堂課老師的認證。老師可能會在課堂上安排作業讓學生上傳,或依老師規定,上傳該堂課中的學習成果。
高中「課程學習成果」範例與流程參考:
高職「課程學習成果」範例與流程參考:
詳細說明
1.標題與姓名
開頭要有標題和製作者的名字,才能讓人快速掌握作品主題、類型、產自於哪一堂課。
2.摘要
摘要可以讓教授快速認識這份作品,並簡單交代在這份作品中想呈現的重點與亮點。
3. 作品說明
說明作品的脈絡,包含動機、作品與課程關聯性等。通常會放在摘要之後正文之前,也能適度融合在摘要中說明。
4.正文
整份作品的重點,包含作品製作的「過程」和「成果」,教授想從中看到學習成長與素養能力的證據,因此過程與成果兩者十分重要,缺一不可。
5.心得反思
位置一,放「正文之前」:提示審查教授在這份作品中想呈現的收穫與素養能力。
位置二,穿插「正文之中」:能鋪陳不同階段的心路歷程,可以在每個階段或主題的段落後面,補充自己遇到什麼困難、用什麼策略解決。
位置三,放「正文之後」:正式報告的格式,在了解整份作品的動機、過程後,再閱讀心得會更有共鳴。
「多元表現」 的檔案內容,是放課業外的學習成果,不須老師認證。
高中「多元表現」範例與流程參考:
高職「多元表現」範例與流程參考: